去年,我國金融市場經歷了一場ETF大戰,而在這背后,則更多實力平平的基金公司選擇冷眼旁觀。這樣的一個舉措,是因為在寬基指數和行業類指數ETF已經充分被挖掘。
顯而易見的是,這場持續至今的ETF大戰某種程度上也初步分出了高下,頭部基金公司盡享王者盛宴。天相投顧基金分析師賈志指出,從上交所公布的ETF數據看,博時基金是這場ETF大戰的贏家,因為博時基金在2018年4季度成立的央調ETF,直接募集了252億,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注意。新華基金應該是這場ETF大戰的輸家,新華基金旗下的MSCI新華,份額從2019年年初的11509億,一直降低到3月5日的1609億,下降比例達到86%。
而值得注意的是,ETF的規模還存在強者恒強的情況,ETF規模越大,日均成交量越高,流動性就越高,就會有更多投資者選擇這只ETF產品。
但需要強調的是,就ETF這類在場內掛牌交易的基金產品而言,實際上如何控制好合理的規模也是頗具學問。“ETF是指數基金的一種,對指數基金的考量主要是從跟蹤誤差和信息比率兩方面進行的。但是對ETF來說,最重要的是跟蹤誤差,信息比率其實對ETF并不重要,只要能緊跟標的指數,收益如何并不重要。ETF規模越大,日均成交量越大,跟蹤難度就會直線上升,因為ETF規模變動,都需要從市場上買賣相應的股票,對市場造成沖擊。反過來說,ETF規模也不是越小越好,因為基金會有一部分固定成本,當ETF規模太小,這些固定成本對基金的跟蹤效果影響更大。所以,ETF的規模應該被控制在基金公司的能力范圍之內。”業內人士指出。
百家樂預測app 不過,綜合《紅周刊》記捕魚機者的采訪,困擾ETF基金投資者的首要因素,還是在面對琳瑯滿目的ETF產品時,如何有效破解相關產品的同質化問題。仍以上文提到的創業板ETF為例,目前可供投資者選擇的產品就有9只之多。
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看似就是多元化開發ETF產品,打造ETF產品矩陣。成鈞向記者指出:在資產配置實踐中,核心-衛星策略是一類重要的投資策略,被市場廣泛使用。寬基指數由于市場覆蓋度高,天然成為核心-衛星策略中核足球心標的的首選。國內的情況是,大部分機構在做核心配置時,都會優先考慮滬深300、中證500這樣的寬基指數。
衛星部分的策略則比較多樣化,主要包括風格指數、行業指數、Smart Beta策略,主題指數等。